战国四大名将3人死于小人之手,解读历史上的名将为何常死于非命

来源:鉴史御今 2023-07-05 08:42:26

翻看历史书籍,我们今天常常为死于非命的英雄名将扼腕叹息!他们大多没有战死于疆场,而是死于官场的尔虞我诈,每每他们惨死的背后,都有一个或数个奸臣的身影,比如人们熟悉的赵高、秦桧等等。

英雄名将死于非命似乎成了无可逃避的宿命!而且这种宿命,早在战国时代就存在了。战国四大名将——白起、王翦、李牧、廉颇中的3人均死于小人之手,以后世的眼光来看,这里的“小人”其实等同于今天我们常说的“奸臣”,他们手无缚鸡之力,不能也不会在战场上立功建业,只是凭借一肚子坏水,极尽蛊惑君王之能事就屡屡得逞,就能让忠臣、英雄名将死于非命。


【资料图】

那么,为什么历史上的英雄名将会陷入死于非命的宿命怪圈呢?通过战国四大名将的遭遇,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?

白起之死:陷入与君王斗气的死循环

有着“人屠”之称的白起,在长平之战后声誉达到顶峰。此时,小人范雎登场了,史载,因为受到韩、赵两国派出的间谍苏代的游说,担心白起功高位列三位,自己无法专权,因此范雎开始找机会打压白起。不过,如果白起没有一味与秦昭襄王斗气,范雎也找不到发力点。

白起与秦昭襄王的矛盾,起源于攻打赵国、韩国的战役。史载,前259年10月,白起率军攻占上党,派王龁等人率大军攻打太原、皮牢,自己则计划攻打邯郸。但是2个月后,迟迟等不来胜利消息的秦昭襄王,向白起下达了回军令。这是因为范雎的一席话:秦军久战不胜,士兵已疲惫,与其空耗钱粮,不如允许韩、赵割地讲和。白起灭赵计划化为泡影,对范雎当然是心有仇恨。可以想见的是,对昭襄王的糊涂也是颇有怨言。这样,就直接引发了此后白起与君王的斗气。

白起退兵后,按约定韩国割让了垣雍,但是赵国不愿意割让6座城池,还联合齐、魏、燕等国反攻倒算。秦昭襄王又要派白起伐赵,但是白起认为攻赵时机已经丧失,“当今之时,赵未可伐也。”白起还拿出一番道理论证不能伐赵,不得不说理由很充分,秦昭襄王只好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赵。不过,王陵的能力被高估了,他不仅攻打邯郸受挫,还损失大量兵卒。秦昭襄王意识到这场仗还是离不了白起。可是正在气头上的白起称病不出,不肯听从指令去前线接替王陵。

于是,前线失利的消息一道道传来,秦昭襄王慌神了,急忙让范雎去劝说白起。白起面对君王的说客,再次分析了战局形势,重审伐赵不会得胜的原因。范雎回见秦昭襄王,曲意解释白起的观点,把秦昭襄王激怒了,在秦昭襄王的眼里,白起的表现完全是自负、自大。对于白起,也许他还沉浸在被强令回军的气恼中,既然当初要让我回军,现在又要让我打扫残局,我一个攻城无数、战功无数的武安侯,凭什么听从你一个啥军事知识都不懂的人的指令。无奈之下的秦昭襄王只好派王龁代替王陵。没想到的是,王龁在邯郸打了八九个月,同样毫无进展,士兵死伤更是成倍增加。

也许意识到白起是对的,秦昭襄王起驾到了白府,亲自劝说武安侯出山:“君虽病,强为寡人卧而将之”——知道你生病了,请替我勉强去前线吧,躺着指挥也行。通过史书的这段记载,可以得知秦昭襄王还是有一定度量的,他也意识到当初错过了最佳战机,自己强令回军的指令是对白起的一种不尊重。但君王是不会认错的,亲到白府,说出上述那些话来也实属不易。白起,只能把说过话重复一遍,并说:“希望大王听我的意见,从赵国撤兵,休养生息,以防诸侯生变。如果各国感觉恐惧就安抚,如果它们骄慢就去征讨,如果它们不讲道义,就号令它们,天下可定,何必非要先攻打赵国呢?”

自然,秦昭襄王是听不进去的。铁了心不出山的白起,随后说的一句话,则彻底激怒了秦昭襄王:“你看当初不听我的意见,现在面临什么局面了?!”已经怒火中烧的秦昭襄王实在无法忍耐,强令白起赴任。但是,白起的气还没有消解,声称自己的病情加重,无法到任。

此时,范雎又出现了,他奉命再次请白起上任,也再次被白起坚辞。至于范雎回见秦昭襄王又说了些啥,史书没有记载,可以想象他只会火上浇油。因为,此后秦昭襄王就免去了白起的官爵,把他降为士兵,同时要求他离开都城,迁居到阴密去。白起与秦昭襄王一直斗气,就这样把自己逼到墙角,没有了退路。

被降职、被要求搬家,这是君王下了最后通牒。如果此时,白起能醒悟或许还不会有性命之忧,可惜白起依然以有病为由,拒绝搬离都城。这样拖了3个月,秦军的进攻不仅失利,而且在诸侯联军打击下节节败退,失利文书天天都送到秦昭襄王的案头。秦昭襄王就派人强行驱逐白起,不让他留在都城。白起走出咸阳西门10里路到了杜邮。秦昭襄王听范雎等群僚议论:“白起迁出时,流露的样子很不满意、不服气、有怨言。”秦昭襄王于是派出使者赐给白起一把剑,让他自杀。白起拿着剑仰天长叹:“我有什么罪过,竟落得这个结果?”过了好久又说:“长平之战,赵国士兵投降的几十万人,我把他们全活埋了,这足够死罪。”随即自杀。

白起跟秦昭襄王斗气是有资本的,事实也证明他的眼光和谋略都是正确的。其实,从秦昭襄王亲自到白府那一天起,君王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决断有问题,说出“卧而将之”的话来,也是发出希望和解的一个信号。但是白起的“气性”太大了,他一直试图用结果来反证自己的正确,即使证明了自己的正确后,又不肯给服软的君王一个台阶下……加上范雎的煽风点火,白起与秦昭襄王的斗气陷入死循环模式,两个人都不肯退一步解开死结。最终酿成了悲剧的发生。

廉颇之死:刚极必折

廉颇在战国四大名将里以勇猛、刚强闻名。前283年,廉颇率兵攻打齐国,取得大胜,被封为上卿。长平之战后,他率元气大伤的赵军,打败燕国的入侵,斩杀了燕军主帅,围燕都3个月,迫使燕国割城求和,因功升为相,获封信平君。

性格刚强的人通常处世简单,没有心机,眼里容不下沙子。而赵国恰巧就有一粒“沙子”。赵孝成王在位时有一天大宴群臣,廉颇看到这粒“沙子”也在其间,不仅羞于与之同座,而且酒后当面给予了斥责。

此人叫郭开,平日以吹须拍马为能事。按照常人的做法,既然同朝为官,要尽可能给对方留个情面。但是熟知“将相和”这段历史的人应该知道,廉颇的性子上来了,哪管什么“情面”二字。

此事之后,郭开一直对廉颇怀恨在心,不过廉颇功绩太大,一时难以找到报复的机会。等赵孝成王死后,赵悼襄王继位,郭开终于找到机会。前244年,正领兵攻打魏国的廉颇因战事久拖不决,在郭开的主意下,赵悼襄王决定起用乐乘替换廉颇。

廉颇打仗善守不善攻,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。看到来接替自己的是个毛头小伙子,更不服气,率兵把乐乘打跑了。廉颇知道自己闯祸了,思前想后决定一刚到底,坚决不回头认错,干脆投奔魏国。可到了魏国不被信任,也不得重用,就想回归赵国。后来,秦国攻打赵国,“赵以数困于秦兵,赵王思复得廉颇,廉颇亦思复用于赵”——赵国屡次被秦兵围困,赵王想重新用廉颇为将,廉颇也想再度为赵国效力。

通过《史记》的上述记载可知,性情刚烈的廉颇,并不认为当年打跑乐乘、跑到魏国是什么错误。这也证实了他头脑简单、直接,丝毫没有什么心机,为人做事完全凭着一股血性。

赵悼襄王派使者带着名贵盔甲、快马到大梁拜见廉颇,看廉颇的身体情况是否可以再用。郭开唯恐廉颇重新掌权与己不利,暗中给了使者很多财物,让他说廉颇老了已不能再用。廉颇见到使者为了显示身体硬朗,“为之一饭斗米,肉十斤,披甲上马,以示尚可用”——只是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、10斤肉,披甲挥戈上马,雄风不减当年。

但是使者回报给君王的话是:“廉将军虽老,尚善饭,然与臣坐,顷之三遗矢矣”——廉颇虽老了,但饭量很大,不过与我坐了一会儿,就去了三次厕所。赵王很惋惜,认为廉颇不能用了,没有召回廉颇。后来廉颇奔往楚国,最终死于楚。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的历史故事,充分表明了廉颇的刚烈,分明已是老人家,依然能吃一斗米、10斤肉,披甲挥戈上马……不过,刚极必折,历史上无数性情刚烈的将军均因此而死于非命。廉颇是一个鲜活的例子。

李牧之死:强极必辱

李牧是赵国末期最为依仗的将军。长期驻守雁门,防备匈奴。史载,每当匈奴入侵,他会马上率军退入营寨固守,时间长了,匈奴和守边的赵国官兵都认为李牧胆小怯战。赵王闻报后也怪罪了李牧,但李牧依然如故。赵王一气之下把李牧召回,派其他将领替代了他。

1年后匈奴来“打秋风”,赵军每每出战总是胜少负多,兵士损失大,边境的农事也耽误了。这么一来,大家又想到李牧。不过李牧闭门不出,坚称得了病。赵王就强令他去边境统率兵马。李牧说:“王必用臣,臣如前,乃敢奉令。”——大王一定让我去,我还是要像过去那样,才敢奉命。”赵王只好答应了。

长平之战后,10万匈奴趁虚南下攻赵,李牧出战。他排出的一种战阵,被后代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所广泛采用:车兵部署在最前面,其次是弩兵,最后方是骑兵。车兵减缓和控制匈奴骑兵的冲击力,弩兵则展开精准的连珠式射杀,最后是以逸待劳的骑兵冲上掩杀。这次战役中,10万匈奴全军覆没,单于只身逃回,李牧则一战成名。

秦王政11年,秦国发兵攻赵,占领上党郡、河间等地。2年后又攻占平阳、武城,随后攻取赤丽、宜安。这样,秦军对赵国都城邯郸完成了包围。危急时刻,李牧率边境铁骑回援,两军在宜安激战,把秦军打的惨败,秦将桓齮仅率数骑亲兵冲出,畏罪逃往燕国。

北破燕军、南拒韩魏,打败匈奴、又打败秦军,李牧的强悍完全超越了当时所有人的认知,他因此获封武安君,军事生涯达到人生的巅峰。

赵王迁7年,秦军在大将王翦率领下进攻赵国,李牧、司马尚率部抵御。战争持续1年之久。秦国感觉这样打下去,不会有胜利的可能,最终使出“终极杀招”。什么?就是用重金贿赂郭开,让他在赵王迁面前诬陷李牧、司马尚谋反。

任何一个君王在将军率领大军外出征战时,最害怕听到的就是2个字“谋反”。于是赵王迁派将军赵葱、颜聚去前线替代李牧和司马尚。李牧“不受命”——拒绝接受交出前线指挥权的这道命令。被诬陷谋反、又不接受君王指令、更重要的是还不抓紧如同廉颇那样快点逃走,也许是认为清者自清、浊者自者不需要逃避什么,只要坚持做好自我就万事大吉;也许认为赵国正是用人之际,自视强大的李牧高估了自己在君王心目中的地位。总之,做完这一切的李牧啥也没有发生一样,还在前线领兵作战,依旧如昨。

但是在赵王迁那里,李牧谋反的证据等于坐实了。他派人暗中抓捕并且秘密处死了李牧。史载,李牧死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,王翦大破赵军,俘获赵王迁,随后攻入邯郸,赵国灭亡。此时距李牧之死仅3个月。在战场上,无论面对匈奴还是秦军,李牧无疑都是一位强者,强大到以一已之力扶赵国于即倒,强大到在安边定策时,用简单的“臣如前,乃敢奉令”7个字就改变了君王的意见……但是最终他死于小人之手,还背负“谋反”的罪名,这是对他的一世英名最大的侮辱,也就是所谓的强极必辱。

王翦:打破武将死于非命的怪圈

战国四大名将中,白起、廉颇、李牧之死的背后都有一个小人的身影。相比较于范雎的心胸狭窄、睚眦必报、与白起纯属个人恩怨不同的是,郭开上谗言害死廉颇、李牧,他除了泄一已私愤,更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。

廉颇、李牧的悲剧也是赵国的悲剧。郭开实际上充当的是卧底的角色,他不仅得到了秦国大把赏金,还在赵国灭亡后到秦国做了更大的官,被秦王政封为上卿,而赵王迁亡国后才发觉了郭开的真面目。在被发配的房陵深山中感叹:夫谁使余及此兮?乃谗言之孔张!良臣淹没兮,社稷沦亡;余听不聪兮!敢怨秦王?——是谁让我沦落到此地啊?是我听信谗言的缘故!良臣被淹没啊,导致了社稷沦亡;我偏听偏信太不明智啊!哪里还有资格去怨恨秦王?

赵王迁的感叹之词,也说明了英雄武将常死于非命的一个关键:与君王失和闹反被怀疑,才会最终使小人得志。这是因为武将领兵在外,很难做到行车打仗的同时,又兼顾到朝廷内斗争的风风雨雨,等到被小人一次次抹黑,失去君王的信任后,这些武将们大多因为厚重少文并且纳于言,从而彻底失去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。

所以,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王翦,成功打破武将死于非命的怪圈,能够善始善终,甚至被秦始皇“师之”——尊为老师……不啻为一大奇迹。王翦是如何做到的呢?主要是以下两点:一是迎合君王,用结果说话。二是表明心迹,不给小人和谗言留丝毫钻营的间隙。王翦在灭掉韩、赵、魏三国,打垮燕国,同时多次战败楚军后,其战功不亚于当年白起之于秦国所取得的战绩。但他在遭遇与白起当年相似的问题时,表现的却相当淡然。

史载,秦将李信年轻气盛,带几千士兵就把燕军追击到衍水,打败燕军活捉太子丹。有一天,秦始皇问李信:“我打算攻打楚国,你估计要调用多少人马?”李信回答:“最多20万人。”秦始皇又问王翦,王翦回答:“非60万人不可。”秦始皇说:“王将军老矣,何怯也!”——“王将军老喽,多么胆怯呀!”最后,秦始皇派李信、蒙恬带兵20万攻打楚国。王翦只好推托有病,回家乡养老。

李信攻打楚国最初比较顺利,蒙恬拿下寝邑,李信拿下鄢郢,两人准备率军在城父会师。却被楚军跟踪追击3天3夜,李信大败,被楚军攻入2个军营,杀死7个都尉,大败而逃。秦王政闻讯十分震怒,乘快车急奔,见到王翦道歉说:“我没采用您的计策,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。现在楚军每天都在向我们挺进,将军虽然染病,难道忍心抛弃我不管吗?”王翦推辞:“老臣病弱疲乏,昏聩无能,大王还是另择良将。”秦王政再次表达歉意:“好了,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!”王翦说:“大王非要用我,非60万人不可。”秦王政说:“就听从您的建议。”

这一幕是不是感觉有些似曾相识?在被君王认为“老喽”不中用之后,王翦先是淡然地选择回家养老,待到事实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之后,面对君王的亲自上门,尽管也用“年老体弱”的理由推辞了一下,最后还是与秦王政达成了共识。李信说20万人马足够,王翦没有力争,从某种低度上讲迎合了君王,他自信自己的正确,只不过需要等待结果来证实。结果证明了自己的正确后,他也没有同白起那样与君王较劲斗气。

如果说上述做法是王翦的小聪明,下面的做法才表现了他的大智慧。史载,王翦率60万大军出发,秦王政亲自到灞上送行。出发前,他请求秦王政赐予良田、美宅、园林池苑等。秦王政说:“将军尽管上路,何必担忧家里的日子不好过?”王翦说:“替大王带兵,即使有功劳也难以封侯赐爵,趁着大王器重我的时候,要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,也算是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。”秦王政听了哈哈大笑。

王翦领兵到了函谷关,又5次派人回朝廷请求秦王政落实赐予良田的承诺。有人劝他:“将军这样做,太过分了吧。”王翦说:“你说的不对。秦王性情暴躁,为人多疑。现在大王把全国精锐兵马都抽调给我指挥,我不这样做法以表示自己一心只是出兵打仗,难道要反过来让秦王怀疑我吗?”王翦这种多少含有自黑性质的做法,高明之处就是表明了清白的心迹,不给君王身边的小人上谗言、钻营投机的任何机会。在这一点上,他的水平比李牧、廉颇高出好几个档次。

王翦领兵打仗的水平也是极高的。他代替李信攻打楚国,楚王尽起全国之军与秦军形成对峙局面。王翦则构筑营垒坚壁不出,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浴,好吃好喝供着供。过了一段时间,王翦派人询问士兵在干什么?回来报告说:“正比赛投石,看谁投得远。”王翦说:“可以打了。”此时,楚军已向东退却了。王翦发兵追击,大败楚军。追到蕲南,杀了楚将项燕,1天后俘虏楚王负刍,平定了楚国。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。同时,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、齐国。《史记》载: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,秦国一统天下,论功行赏时王翦父子、蒙氏兄弟的功劳最多,声名流传于后世。

司马迁评价白起和王翦: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认为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,计出不尽,奇妙多变,却不能应对范雎给他制造的祸患。王翦平定六国,功绩卓著,是元老将军,秦始皇尊其为师……司马迁同时认为,王翦“所短”在于功成名就后,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,以巩固国家的根基,依旧一味迎合,取悦君王,直至死去。到了他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,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。

司马迁对王翦的评价,尽管有些宿命轮回的色彩,但也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:名将不死于非命的必要条件是,他所面对的是一位名君、智君!假设白起当年面对的不是秦昭襄王,而是千古一帝的秦王政;廉颇和李牧面对不是赵悼襄王、赵王迁,而是通过胡服骑射把赵国的国力推向顶峰的赵武灵王,那么他们3人的结局也许完全不同。

说到底,在封建社会的家天下的环境里,名将和名君是相互成就的,纵观历史上的名将,如果要打破死于非命的宿命,大概率要靠君王的一张嘴来决定。

本文参考文献《史记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中国文化要义》、《中国通史》,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

上一篇:花钱可转职工社保?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,这些谣言别信! 世界快消息 下一篇:最后一页
精彩推荐

战国四大名将3人死于小人之手,解读历史上的名将为何常死于非命

2023-07-05

最佳观众(关于最佳观众介绍)

2023-07-05

花钱可转职工社保?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,这些谣言别信! 世界快消息

2023-07-05

宁夏开展“贺兰山东麓葡萄酒”等地理标志专项保护行动-每日观察

2023-07-05

吴才平来玉开展“七一”慰问,督导平安护航亚运等工作 全球观点

2023-07-05

德国等欧元区主要经济体股指齐跌房产股逆势收涨

2023-07-05

值得买科技入选“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”应用伙伴_每日热讯

2023-07-05

小米Redmi 27英寸IPS显示器仅799元!采用三微边设计-环球实时

2023-07-05

全球快消息!15 元变 35 元,动车盒饭现双层价签!12306 回应

2023-07-05

速递!河东区第二幼儿园

2023-07-05

全球热头条丨7月4日基金净值:海富通沪港深灵活配置混合最新净值1.3725,涨0.42%

2023-07-05

30岁的没结婚男明星有哪些 4个身价不菲却没老婆的男星

2023-07-05

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(八骏日行三万里) 焦点观察

2023-07-05

天天视点!小小艺术家(每日更新)-2023.7.4

2023-07-05

穿越火线怎么快速得钻石_穿越火线怎么炸房 环球今日报

2023-07-04

qq个性签名男生超拽(qq个性签名男生可爱萌

2023-07-04

国米官方默认什克是叛徒,伊卡尔迪想回意甲开价4年2800万

2023-07-04

环球最新:《深圳市数据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》自7月1日起施行 经审核的数据资源可作为数据交易的依据

2023-07-04

小米平板5 pro12.4销量如何-今日观点

2023-07-04

环球关注:中兴n790功能(中兴n970说明书

2023-07-04
相关推荐

战国四大名将3人死于小人之手,解读历史上的名将为何常死于非命

2023-07-05

花钱可转职工社保?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,这些谣言别信! 世界快消息

2023-07-05

宁夏开展“贺兰山东麓葡萄酒”等地理标志专项保护行动-每日观察

2023-07-05

吴才平来玉开展“七一”慰问,督导平安护航亚运等工作 全球观点

2023-07-05

值得买科技入选“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”应用伙伴_每日热讯

2023-07-05

全球快消息!15 元变 35 元,动车盒饭现双层价签!12306 回应

2023-07-05

全球热头条丨7月4日基金净值:海富通沪港深灵活配置混合最新净值1.3725,涨0.42%

2023-07-05

天天视点!小小艺术家(每日更新)-2023.7.4

2023-07-05

穿越火线怎么快速得钻石_穿越火线怎么炸房 环球今日报

2023-07-04

qq个性签名男生超拽(qq个性签名男生可爱萌

2023-07-04